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兒童遊戲治療
Child Play Therapy 
開課學期
108-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林敬軒 
課號
SW5033 
課程識別碼
330 U152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備註
上課地點為社104教室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2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81SW5033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遊戲」是與兒童工作的一個基本且重要的工作技巧和媒介,「治療」常是與兒童的工作方法和目的。本課程作為大學部高年級和研究所的選修課程,主要目的在介紹同學遊戲與治療的關係,以及其如何應用在與兒童的工作中。協助同學在認識運用「遊戲」或「玩」在滿足兒童發展需求、與兒童建立關係、以及達到治療目的的重要性,使同學對於遊戲治療的理論、發展、操作和應用有初步認識。課程期待同學學習與兒童工作中,「玩是什麼」、「為什麼玩」、「玩什麼」、「在哪裡玩」、以及「怎麼玩」。上課方式以教師授課為主,另外著重課堂實作和模擬練習,並搭配案例或議題討論,培養同學整合實務技巧和批判反思的能力,深化同學與兒童工作的實務工作能力。

本課程設計初步規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介紹遊戲治療的基礎知識,包括遊戲和遊戲治療的定義和意義、遊戲治療的沿革和學派取向、遊戲治療的媒材和場域等。第二階段,介紹遊戲治療的基礎技術,包括建立關係、主題設定、設限、隱喻、反應情感、回答兒童問題、結束關係等。第三階段,討論實行遊戲治療的議題,包括兒童的特殊需求、與家長/學校/社區工作、多元文化和倫理議題等。第四階段,設計遊戲治療方案並討論相關議題,包括治療師的角色、評量、實證研究等。
 

課程目標
1. 了解遊戲與兒童的關係,以及遊戲對於與兒童工作的重要性。
2. 了解遊戲及遊戲治療的意義、歷史發展和理論學派。
3. 了解遊戲治療的應用和專業角色。
4. 學習遊戲治療的基本概念、操作和技術。
5. 學習設計兒童遊戲方案,及評量治療效果。
6. 探討遊戲治療實行的挑戰、議題或倫理。
7. 探索自我價值以及培養反思遊戲治療操作的能力。 
課程要求
1. 課堂出席:請同學準時出席課堂,課堂間會不定期點名。如需請假、臨時需遲到或早退,請於上課當天6:00 am 前email給老師,並於請假系統上申請。
2. 課堂參與:課程進行需要每位同學積極參與,此課程尤其著重同學練習和討論,包括自我分享、小組討論、課堂問答、互動活動,同學的參與可使課堂學習更豐富,也建立合作學習的氛圍。
3. 課前準備:請同學務必在課前完成指定閱讀,並瀏覽參考閱讀文章。期待同學將課前閱讀過程中習得的知識、心得、疑問,帶入課堂討論中。
4. 課後實踐:課程期待同學能將課堂所學實作技能延續到課後,每週課程開始會與同學做簡單心得分享、討論、反饋。
5. 作業格式與規範:作業以office word上傳ceiba繳交,篇幅以1-6頁(篇幅無具體規範)、1.5倍行距(不包含封面頁和參考資資料)、最大12號字為限。作業需加入封面頁和參考資料頁,鼓勵引用指定或參考閱讀,或自行搜尋加入其他相關學術文獻或網路資源。作業繳交需正確使用APA格式。於截止時間上傳至ceiba,以系統的時間戳記為原則。請同學即早完成繳交,避免系統的問題。繳交開放兩週,於繳交期限後一週內繳交者,扣一分,第兩週內扣兩分,兩週後即關閉系統上傳系統,即不接受遲交作業。如果學期中有困難,或有特殊情況,請盡早與老師聯繫。只接受打字作業,如有困難,請盡早與老師告知,討論替代方式。
6. 電子產品使用規範:上課請勿使用手機、筆電或其他電子產品從事非協助課堂學習的活動,尊重上課同學及老師權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各週指定章節或期刊論文 
參考書目
參考閱讀:
- 梁培勇(2006)。遊戲治療-理論與實務。新北市:心理。
- Gil, E. (2006). Essentials of Play Therapy with Abused Children. [Videotape]. New York, NY: Guilford Publications, Inc.
- Gil, E. (2012). The healing power of play: Working with abused children.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林巧翊(譯)(2005)。遊戲的治癒力量:受虐兒童的治療工作。心理。)
- Kottman, T. (2014). Play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羅明華、曾仁美(譯)(2018)。遊戲治療實務工作手冊。學富。)
- Landreth, G. L. (2012). Play therapy: The art of the relationship. New York, NY: Routledge. (陳信昭、陳碧玲、王璇璣、曾正奇、孫幸慈、蔡翊楦、曾曉虹(譯)(2014)。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心理。)
- Lowenstein, L., & Lowenstein, L. (2002). More Creative interventions for troubled children & youth. Toronto, ON: Champion Press.
- Ray, D. C. (2011). Advanced play therapy: Essential conditions,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child practice. New York, NY: Routledge. (沈玉培、施玉麗(校閱)、許智傑、謝政廷(譯)(2014)。進階遊戲治療。洪葉。)
- Schaefer, C. E. (Ed.). (2011). Foundations of play therapy.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程出席、參與與實作演練 
20% 
同學務必準時出席上課,課前閱讀各週指定閱讀教材,上課積極參與小組和課堂討論和實作演練,課後於ceiba網路討論版上交流提問。課程參與評量會參考出席率、課堂發言率、分組討論參與度,特別著重於實作演練的參與積極度。 若無法參與課程,請即早向老師請假,以便課程活動安排。 
2. 
作業一:遊戲之於我 
15% 
此作業目的在於,讓同學透過重新檢視生命歷程,了解「玩」或「遊戲」對於自己成長過程的影響或意義。此作業要同學分享在兒童時期或成長階段中,遊戲對於你的意義為何。可以包括以下提問(但僅為參考,同學寫作不限於這些範疇): (1) 你過去和現在的遊戲經驗為何? (2) 「玩」或「遊戲」在你的兒童時期或成長各階段扮演的角色? (3) 兒童時期或成長過程中,最喜歡的玩具或遊戲為何?為什麼? (4) 怎麼得到、選擇或學習這個(些)玩具或遊戲?如何受家庭或社會價值影響? (5) 這個(些)玩具或遊戲是否有影響到你的各方面發展?(如:身體、行為、認知等) (6) 過去的「玩」或「遊戲」,延續到現在對於你的影響為何? (7) 如何看到你的遊戲經驗和你的需求的連結?  
3. 
作業二:遊戲之於遊戲室 
15% 
此作業目的在於,讓同學能整合課程知能,了解遊戲的選擇和遊戲室的設置,並嘗試為遊戲室做具體規劃。此作業要同學在觀察系館團體室後,思考若要將此團體室整修為遊戲室,你會如何設計。包括需要哪些器材、玩具?如何擺設?為什麼?同學可以繪畫或電腦繪圖,佐以文字呈現,並具體說明設計理念,已經可能有的限制和實行所需資源。  
4. 
作業三:遊戲之於兒童 
20% 
此作業目的在於,讓同學能具體操作遊戲治療的技術,並從過程中反思個人實作的理念、挑戰和可能的解決方式。此作業要同學實際找一位兒童練習課堂所學之實務技巧,兒童的年齡、與你的關係、操作方法、實行次數不限,但須注意可能有的倫理議題。作業須具體包括以下範疇(若有其他重要討論項目,請自行增列): (1) 起源:說明你選擇這位兒童的原因?包括挑選的年齡、與你的關係、兒童或家庭的狀況或議題、你個人的社會網絡等。具體說明為什麼選擇這位兒童做為你實作的對象。 (2) 主題設定:討論是否為你的實作設定主題,如:建立關係練習、協助情緒表達、行為調整等,並說明為什麼設定此主題。 (3) 過程:說明實作的過程,包括時間、次數、時長等,並討論為什麼。 (4) 內容:說明運用什麼方式、技巧、媒材等,並討論為什麼。若有進行兒童家庭動力繪畫評估,亦可以呈現和說明。若有攝影記錄,請取得家長或監護人同意。 (5) 結果:討論實作的效果或反應,是否符合原先設定的主題或是你個人期待。討論有什麼因素或影響決定這樣的結果。 (6) 反思:討論你的個人反思和專業反思。個人反思包括從這樣的經驗是否連結到你個人的生命經驗。專業反思包括這樣的經驗中是否連結到課程的內容以及整合你的學習。  
5. 
團體遊戲設計與演練 
30% 
同學於學期初分組,每組3~4人(視修課人數而定),共同設計一項兒童個人或團體遊戲方案,並於學期末向全班同學展示演練。各組將進行20分鐘口頭報告,報告形式以powerpoint簡報為主,主要分享遊戲設計的理念,包括主題設定、適用議題和年齡層、需要媒材、可能的挑戰和限制等。另外進行20分鐘操作演練,帶領全班同學實際操作設計的遊戲方案。最後帶領5~10分鐘的討論與回饋。各分組於報告前二週與老師諮詢進行方式和可能需要的協助。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1  主題:課程介紹與規劃
說明:介紹課程目標、授課方式、評分標準、課程期待。老師與同學互相認識,了解對此課程的期待與付出。認識兒童,討論對於兒童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玩」或「遊戲」對於兒童的意義。

指定閱讀:


參考閱讀:
1. 陳信昭等(2014)ch.4
2. Guggenheim, R., Arnold, B. (Producer), & Lasseter, J. (Director). (1995). Toy Story [Film]. (玩具總動員)
3. Rivera, J. (Producer), & Docter, P. (Director). (2015). Inside Out [Film]. (腦筋急轉彎)
 
第2週
9/18  階段一:遊戲治療基礎知識

主題:遊戲治療是什麼?
說明:介紹遊戲的定義、功能、對於兒童的意義。討論遊戲活動與口語談話的溝通方法和工具,對於兒童治療的運用和意涵。介紹遊戲治療的定義,討論遊戲結合心理治療的意義,以及遊戲的治療力量。

指定閱讀:
1. 梁培勇、郭怡君(2013)。你在做遊戲治療嗎?台灣遊戲治療學報,3,1-15。

參考閱讀:
1. 梁培勇(2006)ch.1
2. 陳信昭等(2014)ch.2 (pp.7-15)
3. 羅明華、曾仁美(2018)ch.1
4. Schaefer (2011) ch.1 & 2
 
第3週
9/25  主題:遊戲治療從哪裡來?
說明:介紹遊戲治療的歷史與發展、基礎理論、實施模式與學派。此主題僅介紹部分主要派別和模式,如心理分析遊戲治療(心理動力)、兒童中心遊戲治療(人本主義)、認知行為遊戲治療,期待同學學習各學派之基本差異。

指定閱讀:
1. 梁培勇(2006)ch.2

參考閱讀:
1. 沈玉培等(2014)ch.1 & 3
2. 陳信昭等(2014)ch.3 & 5
3. 羅明華、曾仁美(2018)ch.2 & 3
4. Schaefer (2011) ch.4, 5, 8, & 17
5. Ray, D. C., Lee, K. R., Meany-Walen, K. K., Carlson, S. E., Carnes-Holt, K. L., & Ware, J. N. (2013). Use of toys in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2(1), 43-57.
 
第4週
10/02  主題:遊戲治療玩什麼?在哪裡玩?
說明:介紹遊戲治療的媒材與遊戲室。介紹遊戲和玩具的類別,如表達類、扮演類、攻擊類等,討論各玩具類別的意涵和運用,以及如何選擇玩具。討論遊戲室的設置、器材、特性,討論遊戲室擺設的考量,實際觀察團體室,做出評估設計計畫。

指定閱讀:
1. 沈玉培等(2014)ch.5 (pp. 79-85)
2. 王孟心、王世芬(2018)ch.2 (pp. 11-17)

參考閱讀:
1. 陳信昭等(2014)ch.8
2. 羅明華、曾仁美(2018)ch.4 (pp. 105-110)
3. Hartwig, E. K. (2014). Puppets in the playroom: Utilizing puppets and child-centered facilitative skills as a metaphor for hea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3(4), 204-216.

作業繳交:作業一:遊戲之於我
 
第5週
10/09  主題:遊戲治療的過程和階段
說明:介紹遊戲治療的過程和實行階段。介紹遊戲治療的目標和主題建立,討論遊戲治療初期與兒童建立關係的技巧。

補充主題:誰來操作遊戲治療?
說明:討論遊戲治療師的角色,需要具備的知識和技術。討論社會工作專業操作遊戲治療的角色和能力。協助同學練習自我覺察,透過此課程了解自己和接納自己操作遊戲治療時可能有的優勢與限制。

指定閱讀:
1. 羅明華、曾仁美(2018)ch.4 (pp. 110-123)

參考閱讀:
1. 梁培勇(2006)ch.10
2. 陳信昭等(2014)ch.6 & 9
3. 沈玉培等(2014)ch.4 & 7
4. Blanco, P. J., Muro, J. H., & Stickley, V. K. (2014).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genuineness in play therapy: Implications for the supervision and teaching of beginning play therapi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3(1), 44-54.
5. Gil, E., & Rubin, L. (2005). Countertransference play: Informing and enhancing therapist self-awareness through pl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14(2), 87-102.
6. Nalavany, B. A., Ryan, S. D., Gomory, T., & Lacasse, J. R. (2005). Map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Good' Play Therapi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14(1), 27-50.
7. Schottelkorb, A. A., Swan, K. L., Garcia, R., Gale, B., & Bradley, B. M. (2014). Therapist perceptions of relationship conditions in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3(1), 1-17.
8. Vicario, M., Tucker, C., Smith Adcock, S., & Hudgins-Mitchell, C. (2013). Relational-cultural play therapy: Reestablishing healthy connections with children exposed to trauma in relationshi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2(2), 103-117.
 
第6週
10/16  主題:遊戲治療技術 (I)
說明:介紹與演練遊戲治療技術,包括有效的回應兒童、追蹤/追隨兒童行為、反映或重述兒童口語互動或遊戲內容、反映兒童情感或情緒。

指定閱讀:
1. 王孟心、王世芬(2018)ch.5, 6, 7 (pp.37-74)

參考閱讀:
1. 陳信昭等(2014)ch.9 (pp. 166-188) & ch.10
2. 羅明華、曾仁美(2018)ch.5, 6, & 7
3. Ray, D. (2004). Supervision of basic and advanced skills in play therapy.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Practice, Theory & Research, 32(2), 28-41.
 
第7週
10/23  兒童遊戲治療練習
(本週不上課,由同學自行練習遊戲治療,完成作業)

於11/08 (五) 上午至【玩聚窩】進行參訪
http://toybank.ntpc.gov.tw/index.html
 
第8週
10/30  主題:遊戲治療技術 (II)
說明:介紹與演練遊戲治療技術,包括如何回答兒童問題、協助或催化兒童做決定、將控制決定責任回歸給兒童、辨識隱喻和溝通。

指定閱讀:
1. 羅明華、曾仁美(2018)ch.10

參考閱讀:
1. 羅明華、曾仁美(2018)ch.9, 12, 13
2. 王孟心、王世芬(2018)ch.8 & 9
3. Ray, D. (2004). Supervision of basic and advanced skills in play therapy.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Practice, Theory & Research, 32(2), 28-41.
 
第9週
11/06  主題:遊戲治療技術 (III)
說明:介紹與演練遊戲治療技術,包括在遊戲治療過程中設限,設限的基本原理、程序,以及如何應對攻擊行為。

指定閱讀:
1. 沈玉培等(2014)ch.6

參考閱讀:
1. 沈玉培等(2014)ch.10
2. 陳信昭等(2014)ch.11
3. 羅明華、曾仁美(2018)ch.8
4. 王孟心、王世芬(2018)ch.10
5. Cochran, J. L., Cochran, N. H., Cholette, A., & Nordling, W. J. (2011). Limits and relationship in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Two case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0(4), 236-251.
6. Landreth, G. L. (2002). Therapeutic limit setting in the play therapy relationship.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3(6), 529-535.

作業繳交:作業二:遊戲之於遊戲室
 
第10週
11/13  主題:遊戲治療結案與評量
說明:介紹遊戲治療的專業關係結束、結案的程序和意義、以及效用評量。討論結案過程的相關議題,如關係結束的反應,演練評量的操作。

指定閱讀:
1. 陳信昭等(2014)ch.15

參考閱讀:
1. 沈玉培等(2014)ch.8
2. 羅明華、曾仁美(2018)pp. 131-135
3. 王孟心、王世芬(2018)ch.11
 
第11週
11/20  主題:團體遊戲治療
說明:介紹團體遊戲治療的意義,適用於團體遊戲治療的情境,影響團體遊戲治療的因素,團體遊戲治療的限制,以及相關議題。

指定閱讀:
1. 梁培勇(2006)ch.12
2. 馬宗潔、江建仁(2012)。兒童團體工作實務概述。社區發展季刊,140,79-93。

參考閱讀:
1. 沈玉培等(2014)ch.11
2. 謝政廷、林妙容、許智傑(2014)。目睹婚姻暴力兒童團體遊戲治療歷程之探究。台灣遊戲治療學報,(4) , 47-74。
3. Sweeney, D. S. (2011). Group play therapy. In C. E. Schaefer (Ed.), Foundations of play therapy (pp. 227-252). Hoboken, NJ, US: John Wiley & Sons Inc.
 
第12週
11/27  階段三:遊戲治療相關議題

主題:遊戲治療相關議題
說明:討論遊戲治療操作過程中常見的議題,包括獎賞制度、食物限制、保密原則、身體界線等,可能涉及的的倫理議題,以及需要具備的多元文化敏感度和能力。

指定閱讀:
1. 梁培勇(2006)。兒童遊戲治療起始期的困境。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9(3),255-278。
2. 邱獻輝(2005)。兒童遊戲治療的多元文化考量。輔導季刊,41(2),1-8。

參考閱讀:
1. 梁培勇(2006)ch.11
2. 陳信昭等(2014)ch.12 & 13
3. 羅明華、曾仁美(2018)ch.15
 
第13週
12/04  主題:遊戲治療的治療力量
說明:討論遊戲治療與兒童創傷議題,運用遊戲做為心理治療媒介,討論遊戲治療於各種兒童創傷情況的適用性以及挑戰和限制。

指定閱讀:
1. 賈士萱、王孟心(2012)。身體受虐兒童遊戲治療之主題變化歷程個案研究。台灣遊戲治療學報,2,65-84。
2. Humble, J. J., Summers, N. L., Villarreal, V., Styck, K. M., Sullivan, J. R., Hechler, J. M., & Warren, B. S. (2019).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for Youths Who Have Experienced Traum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Child & Adolescent Trauma, 12(3), 365-375.
參考閱讀:
1. 陳信昭等(2014)ch.14
2. 王孟心、王世芬(2018)ch.13-18
3. 周惠君、王萬清(2007)。一位選擇性緘默症兒童在沙遊治療之歷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29(2),15-40。

 
第14週
12/11  主題:與家長/家庭/學校工作
說明:討論家長在兒童遊戲治療中的角色,遊戲治療師與家長和家庭的工作,以及如何協助和促進家長參與以增進治療關係。演練遊戲治療過程中的家庭評估。討論兒童遊戲治療在學校的應用,包括與學校教師的工作以及學校社工如何應用遊戲治療。

指定閱讀:
1. 羅明華、曾仁美(2018)ch.14
2. 王子欣(2013)。遊戲治療的家長諮詢困境與因應。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5,1-22。

參考閱讀:
1. 陳信昭等(2014)ch.7
2. 沈玉培等(2014)ch.9 & 12
3. 王孟心、王世芬(2018)ch.12
4. 康慈恩(2010)。帶著玩具跑學校-遊戲治療師在學校中的運作。輔導季刊, 46(3),28-38。
5. 鄭如安(2002)。兒童遊戲治療在小學校園的應用。諮商與輔導,193,48-55。
6. Blanco, P. J., & Ray, D. C. (2011). Play therapy in elementary schools: A best practice for improv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9(2), 235-243.
5. Carnes-Holt, K. (2012). Child–parent relationship therapy for adoptive families. The Family Journal, 20(4), 419-426.
7. Ray, D., Muro, J., & Schumann, B. (2004). Implementing Play Therapy in the Schools: Lessons Learn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13(1), 79-100.
8. Topham, G. L., Wampler, K. S., Titus, G., & Rolling, E. (2011). Predicting parent and child outcomes of a filial therapy progr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0(2), 79-93.


作業繳交:作業三:遊戲之於兒童
 
第15週
12/18  階段四:遊戲治療設計與展演

主題:小組遊戲治療展演
說明:同學分組呈現遊戲治療設計和操作

指定閱讀:略
參考閱讀:略
 
第16週
12/25  主題:小組遊戲治療展演&課程回顧與展望
說明:同學分組呈現遊戲治療設計和操作。總結整學期課程內容,針對各階段的重點做回顧,並討論遊戲治療相關實證研究,檢視遊戲治療的成果。

指定閱讀:
1. Ray, D., Bratton, S., Rhine, T., & Jones, L. (2001). The effectiveness of play therapy: Responding to the cri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10(1), 85-108

參考閱讀:
1. 陳信昭等(2014)ch.17
2. Bratton, S., & Ray, D. (2000). What the research shows about play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9(1), 47-88.
3. Bratton, S. C., Ray, D., Rhine, T., & Jones, L. (2005). The efficacy of play therapy with children: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reatment outcomes.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6(4), 376.
4. Lin, Y. W., & Bratton, S. C. (2015).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approach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93(1), 45-58.
5. Ray, D., Bratton, S., Rhine, T., & Jones, L. (2001). The effectiveness of play therapy: Responding to the cri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10(1), 85-108.
 
第17週
1/01  元旦放假!
 
第18週
1/08  加分作業繳交期限
加分作業:團體遊戲操作回饋
同學以小組為單位,於他組報告操作演練後,小組討論並上傳回饋,可包括提問和修正建議,並具體說明為什麼。同學可整合課程學習或其他實證研究給予其他小組回饋。內容與頁數不限。